#1月10日补卡#

《蓝》是一部旨在诉说精神自由的电影。这样的电影,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的人才能对其解读通透。很遗憾,作为一个还处在中二与幻想阶段的大学生,我完全不具备这样的能力。

但我能感受到,这是一部剧本、画面、声音三者完美契合的艺术佳作。

本片的女主人公朱莉,在车祸中失去丈夫和5岁的女儿,她发觉到自己如今一无所有,索性逃离过去熟悉的一切人与事,过上隐居的生活。她努力避开自己与周围人的密切联系,却还是无法阻止自己与他者之间产生或多或少的联系。

朱莉的失去至亲的痛苦,既有试图吞药自尽、在墙上磨破了手都无法纾解悲痛这样外在的呈现,也有她在游泳池里用水淹没眼泪的含蓄展现。蓝色的光,蓝色的水,蓝色的吊灯,画面上的一切都充满忧郁的味道。

丈夫的好友并不掩饰对她的爱慕之情,却完完全全尊重她的抉择;丈夫的情人怀了丈夫的孩子,最终才发觉丈夫出轨真相的她,反而走出了长久的阴影,甚至帮助情人及腹中的孩子安置居所。蓝色,在此成了宽广与包容的代名词。

手指抚上乐谱,有音乐随之奏响;调整不同器乐在交响乐中的比重时,画面虚焦,一片朦胧,唯有受着人物指挥的乐声独占着观众的听觉;人物对话中断片刻,短促几秒黑幕,音乐声忽起又忽落,揪起的既是主人公的心,也是观众的心。

基耶斯洛夫斯基对人物内心感受及心理变化的体察,精准而细致,且很好地藏在了剧作里。

当朱莉尽可能将自己封闭在孤独的世界中,却总是不得不向外界求助时,她的自由显得十分脆弱。与身为艺术家的她相比,作为边缘人群的妓女、流浪汉也在追求生活与精神上的双重自由,却从不杜绝与他人的接触。如流浪汉所说:“人总得有个归宿。”

电视画面上,蹦极者在空中像鸟儿一样自由,却仍需要一根绳子连接自己与高台。自由,绝不是孤立的姿态。

朱莉的心就像被咖啡浸透的方糖。

奥利弗坚定的态度也许是动摇朱莉心中磐石的最后一阵微风。他们之间的话语,偶尔显得含蓄,却有着说不出的默契感。

此时此刻,当悲伤与痛苦的蓝色化为尊重与包容的蓝色,精神也获得了无尽的安宁与自由。

我本来以为结尾会收在朱莉出门去找奥利弗,没想到却是将一连串单人故事剪在一起收尾。

所有人没有了主角配角之分,他们都平静地活在各自的生活里,接受着各自的命运。
原来这部电影审视的,不是一个人的生命,而是一群人的人生。

《蓝白红之蓝》(1993)

评论
热度(7)

© 曾根崎宇玖砂 | Powered by LOFTER